白莲教的活动方式亦更加灵活,通常是“夜聚晓散,男女混淆”。他们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一旦有战事发生,固有的传教组织立即演变为军事组织。教主(通常称为师傅)改称元帅,以下副帅、先锋、总兵等各司其职,教徒们武装起来作为战士进入应战状态。在明代,白莲教发动大小数十次的武装起义,震动了朝廷的封建统治。随着明中叶以后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邪教”的威胁日趋严重。白莲教成为封建统治者化之不解、驱之不去、毁之不灭的心腹之患。
二、白莲教活动的基本状况
在明代,白莲教的生存环境是极其险恶的。它作为“邪教”,始终处于朝廷以“禁绝”为目的的高压控制之下。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参加了奉弥勒佛起义的红巾队伍,并且借助这支武装倾覆了元帝国,但是一俟功业初具规模,朱元璋就立即改变态度。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八月,朱元璋发兵进攻张士诚,在讨伐檄文中他攻击白莲教徒:“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蟠汝颖,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千端万状。”[57]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又诏禁白莲教及明尊教,明确规定:“凡……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聚众,夜聚晓散,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58]这项禁令作为《大明律》的条文固定下来,为以后各个时期朝廷禁绝与镇压白莲教提供了张本。随着白莲教势力的壮大,朝廷更加严厉地禁止白莲教徒秘密结社,烧毁该教的经典(即宝卷),搜捕教首,屠杀教众,使白莲教的活动一直处于秘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