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化”在哪里
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现在的教育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
据报道,在北京市的791所中学中,有200多所中学在招收择校生,依靠择校费增加收入。2002年秋季择校费收入总额高达10亿元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单纯从投入产出比来核算,其利润率要比一般企业高出几十倍、几百倍!
况且,无论从学校的总人数比例还是学校投入的资源来看,择校都还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否则,这笔投入产出又如何计算?
择校生对通过正常途径考入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因为能够增加学校收入总是一件好事。但是,择校费的存在必然会对传统教育向企业化模式的转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谁也无法否认这个客观现实,也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掩饰。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以择校生、择校费为主的“产业化要素”至少应当在以下方面引起关注:
一是赋税问题。既然教育产业化已成既成事实,那么它的任何收入都应该纳税,像企业一样来对待。哪些收费全部归自己、哪些收费需要上交一部分,不能由教育部门自己说了算,而必须通过税收加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