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扫码支付让消费变得十分便捷,大家出门几乎不需要带现金,也减少了很多现金交易的麻烦与不便。但有的人因为一时贪念,对商家的收款码动起了贪念。 店里的收银员将收款码换成了自己的,从中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究竟又犯了什么罪呢?本期我们将从法律角度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来讲讲偷换商家收款码应当受到何种处罚? 对于偷换收款码这一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是毋庸置疑的,是否达到犯罪还需要看造成的后果以及涉案金额的多少,达到一定的金额就会被判为犯罪行为。 而对于具体犯罪事实的判定,大家有所争议,到底应该视为诈骗罪还是盗窃罪呢? 认为诈骗罪的说法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扫二维码进行支付,并且是主动支付的,无论支付给谁,都是消费者主动的行为。那消费者对二维码的主人产生了错误认知,误把嫌疑人偷换的二维码当成商家的,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而另一种声音则是认为嫌疑人将商家的财产非法占有,这好比是在店家收钱的钱袋子下开了个洞,小偷在下面收钱,将商家的财产转移到自己身上,肯定是属于盗窃行为。 但此类案件,我们首先要确定谁是最终受害者,谁的利益被侵犯了? 犯罪嫌疑人王某是某商店的收银员,将收银台的收款二维码更换为自己的收款二维码,非法获取钱财共13.5万,最终法院判处王某为盗窃罪。 如果我们要以诈骗罪定罪,案件中必须满足以下客观条件:制造虚假事实,隐瞒真相,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知,并自愿交出财物作为处分。 要注意的是,本案中财产受损害的主体是商店老板,而不是顾客。即使顾客基于错误认识给王某付了钱,有处分意识的处分了自己的财物,但顾客购买到了商品,已经实现了商品交换的目的,本质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商家作为出售者,对自己的收款方式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因此本案中不应该将消费者牵扯进来。 所以王某的行为涉嫌犯下盗窃罪。盗窃是指以秘密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被害人并未自愿交出财物。 在本案中,商店老板将付款码设为自己的付款二维码,表明他并不希望将商店所收货款交由王某保管。 王某以主观上有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秘密偷换付款二维码的方式,成功将他人合法财物转移给自己。这一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可以认定王某犯有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对于盗窃行为,如果涉及较大金额的公私财物盗窃,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情况,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能同时处以罚金或者单独处以罚金。 目前,对于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分主要是基于其实施手段。盗窃罪是指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受害人并没有自愿交付财物的意愿。而诈骗罪则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诱使受害人违背真实意愿并交付财物。在受害人交付财物时,他们是有意愿主动处分相关财物的,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交付财物。 在传统的意义上,受害人需要具备处分自己财物的主观意愿,虽然这一处分并非受害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受到行为人欺骗后,相信自己处分财物的行为可以获得某种利益,或为了实现某种目的,从而错误交付财物,但仍然与盗窃罪有着本质的不同,盗窃罪具有秘密性,受害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财物已经被窃取。 在本案中的商家对于王某偷换二维码的行为毫不知情,也没有处分自身财产的意识表示,故范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员工以职务为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涉案金额较大。 对于王某行为的认定,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关键就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所指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以及与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 本案中王某因为是收银员的职位,非法盗窃了商家对顾客的债权,且已经达到较大的金额,是否可以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呢? 关于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在本案所涉的类似情形下如何区分的问题,可以从行为对象、行为主体和责任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以及财产性收益;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行为人所在的本单位财物,包括单位现存的财物和确定的收益。行为人所在本单位的财物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因此二者在行为对象方面存在涵盖关系。 盗窃罪的适用对象不受限于特定身份要求,而职务侵占罪的适用对象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相较而言,职务侵占罪对适用对象的范围较为狭窄。通常情况下,符合职务侵占罪的适用对象要求的情形,也同时符合盗窃罪的要求。 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均为故意犯罪,都要求行为人有故意地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在责任要素方面,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 该案件中,王某的职责是对商家的店面商品管理以及完成收银事项,他秘密盗窃的商家财物并不是其负责保管、生产、使用的财物,所以不是利用其职务之便,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现如今电子支付时代,钱财流通十分便捷快速,商家要妥善管理收款二维码,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护二维码的完好性,避免展示在明显可见的位置,需进行塑封和标记,以防被不法分子篡改; 2. 将二维码放在视线范围内,并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其安全; 3. 每天定期检查收款二维码,防止被篡改、更换或者损坏; 4. 在消费者付款前后,商家应核对转账金额并开启语音提醒功能,确保付款成功,不要贪图便利而导致财务损失; 5. 如条件允许,尽量配备扫码枪设备,直接扫描付款二维码,避免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问题。 当自己身上发生类似案件时,记得要积极收集证据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 关注我学习更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