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只和导演本人有关且本人也入镜,换成名导(譬如金基德《云边有个小卖部》),一定是极度自恋的产物,但对于中国新手导演,不拍自己身边琐事又能拍什么呢,因为想用摄像机记录真实社会,是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呀. 所以关起门来拍自家人也是不得已为之,好在导演有一个歌唱家家族. 本片好处在于,开头在启动了“私录影”后,融入片中社会关系的主视角镜头逐渐隐去自身,随着姐死那段对天命的引入,镜头成为无喜无悲的“冷眼”,飘荡于这个蒙上一层冰霜、生命力又使它解冻再次发芽的家里,看到后面甚至觉得这是一部有第四面墙的电影. 素材零碎的基础下做到的最大程度的行文流畅,人为“组稿”永远比不上老天“写诗”,因此拍摄技法在这个“横死”和“缓生”主题下也不那么重要了,纪录片有时抓住现实就是极好. 自家人拍完,“最容易的”用完了,期待导演第二部只有看过《云边有个小卖部》的观众才会明白《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彻底背离了陈果的初衷. 理想与现实将灵与肉不多不少刚刚好切分成了两等份,这也是为什么中途会有同时观看两部电影的体验. 事实上,它深藏不露的内核已经暗示了人们要把这部“果”中之王一劈为二细细品味. 我们最终看到,这个排他(杀伤)性极强的“凶手”既没生在香港也没长在大陆,而是来自美国. 为此在《云边有个小卖部》看来,这个外来的新鲜事物不是改开的结果而是其前提——梦的代言人. 从深圳一路快递到牡丹江,它的造型火遍了大江南北,它的暗香飘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