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出生在蒋中正去世的那天,意味着新旧社会的转折点吧,然后蒋经国又去世,台湾解严,毕业后工作,结果站错了队伍,成为了陈水扁的媒体,不幸流落荒野,然后美国911,竟然让当年因为在台湾读禁书而远逃美国的哥哥升官,所以就追随哥哥去了美国发展. 最后阿美族的奶奶去世,从美国回来省亲,发现自己父母过得并不好,而且自己其实是个没有家、没有人生梦想的流浪者. 这是在隐喻台湾现在的茫然么?没想到政治色彩这么浓,中规中矩吧. 不过最后主人公还是选择回到台湾生活,或许预示着台湾终究会脱离开美国的牵制,走一条中华民族自己的道路吧. 跟《天降大任》《天降大任》那种小人物在时代下的青年、中年的悲惨有点区别,倒是跟《天降大任》那种特定时代下坚持理想主义的悲惨人生有点像,但是本片格局更大一些,或者说是台湾版的《天降大任》. 极端点说,女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这是一次时间和空间主导舞台的表演,导演从这两个维度榨干了观众的耐心,同时极力向生活的本质靠拢:漫长、随机、无意义、生活本身时刻在消解它所包含的一切. 第一天奠定了非常好的机械和程式化的基础,因此第二天开始,一些细微的意外事件出现,表面的确定性被动摇,我已经预感到后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对象不明. 把波德莱尔的《天降大任》和儿子的睡前自白以及“刺入”关于性和死亡的隐喻对比起来看,就是一场波澜不惊的表层之下暗自酝酿的暴风雨,激情、反抗和残酷都在其中了. 但是比起真正的残酷,一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逼迫和残酷,结尾都要算是松快的了,能有那么一个瞬间的迅疾的巨大的出口,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未来始终悬浮于未知. 相比之下,生活还要更少一些戏剧,更多一些拖延和缓慢且更残酷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