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号原预计于2007年6月返回地球,但由于怀疑探测器的燃料泄漏,3年后于2010年6月13日日本时间22时51分返回地球,本体于大气层烧毁,而内含样本的隔热胶囊与本体分离后在澳大利亚内陆着陆 隼鸟号在宇宙中旅行了七年,穿越了近六十亿公里的路程 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有威胁性的小行星,进行物质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个把小行星物质带回地球的任务 隼鸟号是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上首架从小行星上带回物质的探测器” 其他航天器,特别是由NASA发送的Galileo和NEAR Shoemaker曾经访问过小行星,但是Hayabusa飞行任务是第一次将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进行分析的尝试 此外,Hayabusa是第一个旨在故意降落在小行星上,然后再次起飞的飞船(NEAR Shoemaker在2000年对433 Eros的表面进行了控制下降,但它并不是作为着陆器设计的,并且最终在其后被停用到达) 技术上,Hayabusa不是为了“土地”; 它只是用其样品捕获装置接触表面,然后离开 然而,它是从一开始就设计的第一个工艺与小行星的表面进行物理接触 尽管它的设计师打算暂时接触,Hayabusa登陆并坐在小行星表面约30分钟 2003年5月9日 13:29:25由M-V火箭成功发射至太空,同时正式取名为“隼鸟号” 隼鸟号隼鸟号9月离子引擎A发生输出不稳定状况,动力改由另外三架引擎联合使用,同时运作时间超过1000小时 10月末─11月初遭遇观测史上最大太阳闪焰的冲击,虽然发生了太阳电池输出减弱以及内部内存单粒子翻转错误(single event upset),所幸不影响任务进行 2004年5月19日以极为接近地球的准确轨道进行重力助推成功 12月9日离子引擎运作时间超过20000小时 2005年7月29日第一次捕捉到小行星糸川的模样 7月31日 X轴姿势控制装置故障无法使用,改由化学燃料辅助推进器与剩下两个姿势控制装置联合使用 11月12日进行降下预演,同时释放出刻有88万人的名字的目标标定球和探测器MINERVA,但皆失败而没有到达糸川小行星上 11月20日第一次降落,但因为侦测到障碍物而自动停止,之后以每秒10厘米的速度再降落 期间因失去通讯30分钟,当时地面站无法确定是否降落在糸川小行星上 由于降落时着陆终止模式无法解除,采集样本时用来撞起岩石碎片的子弹,因此无法发射 但样品舱可能采集到着陆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11月26日第二次降落,着地后1秒即离开,地面站显示降落与但采集样本的子弹发射,整个过程正常执行 燃料发生泄漏的现象,在关闭阀门后已停止 12月9日通讯中断 2006年1月23日接收到从隼鸟号传来的无线电讯号 1月26日确认情况:太阳能电池输出过低、11个锂蓄电池中有四个完全不能使用、燃料也几乎流失 2007年1月17日进行样品容器保存至样品舱胶囊作业,隔日确认完成 4月25日进行返回地球的航程 2010年6月13日 19:54 分离样品舱22:02 进行最后的地球摄影22:28 通信中断22:30 控制室所有指令输入完毕22:51 重返大气层,隼鸟号化为灰烬 6月14日 16:38 样品舱回收成功 6月17日样品舱运回日本相模原,进行开封检查作业 6月18日取出样品舱内的容器,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由于容器为密闭状态,仅能确认没有大于1mm的样本存在(此时不确定内部是否有其他样本) 6月24日对样本容器(A室)进行开封[3] 7月6日尝试从样本容器中取出微小样本[4] 11月16日确认采取的样本为非地球物质,并且发表小行星25143(糸川)形成的方式[5] 12月7日对样本容器(B室)进行开封 2011年 1月17日发表日后对样本分析的初步计划 1月22日起在日本兵库县的“SPring-8”研究中心进行初步分析 隼鸟号接近小行星隼鸟号接近小行星在从保护塑料袋中取出胶囊之前,使用X射线CT检查胶囊以确定其状况 然后从再进入胶囊中取出样品罐 使用纯氮气和二氧化碳清洁罐的表面; 然后将其放置在罐开启装置中 当清洁室中的环境氮气的压力变化时,通过罐的轻微变形来确定罐的内部压力 然后调节氮气压力以匹配内部罐压力,以防止罐打开时任何气体从样品中逸出 小行星颗粒的确认2010年11月16日,JAXA确认,在Hayabusa样品回收胶囊内的两个隔室之一中发现的大多数颗粒来自Itokawa 识别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分析约1500粒如岩石颗粒,根据本JAXA新闻稿 在进一步研究分析结果和矿物成分的比较后,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判断为外星来源,并且肯定来自小行星鸢尾 根据日本科学家,Hayabusa的样品的组成更像陨星比已知的岩石来自地球 它们的尺寸大多小于10微米 该材料匹配来自Hayabusa的遥感仪器的Itokawa的化学图 研究人员发现了Hayabusa样品中橄榄石和辉石的浓度 样品的进一步研究必须等到2011年,因为研究人员仍在开发特殊的处理程序,以避免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污染颗粒 2013年,JAXA宣布回收了1500颗外星颗粒,包括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硫化铁矿物 颗粒的尺寸为约10微米 JAXA通过分割颗粒,并在检查其晶体结构进行样品的详细分析 结果2011年8月26日,“ 科学”杂志发表了六篇文章,基于Hayabusa收集的灰尘 科学家对来自Itokawa的尘埃的分析表明,它可能最初是一个更大的小行星的一部分 从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灰尘据信已在那里暴露了大约八百万年 来自Itokawa的粉尘被发现是“与构成陨石的材料相同” Itokawa是一种S型小行星,其组成与LL 型陨石的组成相同 2011年3月10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首次对外公布隼鸟号带回的微粒的初步分析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微粒中存在橄榄石、斜长石等岩石的大型结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岩石可能曾经历高温 同时,他们还发现,微粒与地球上发现的一种陨石特征一致,而且微粒受热后产生的气体不具备地球物质特征 此外,在对岩石的检测中未检出有机物、碳元素等与生命有关的物质 隼鸟2号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在设计上是与隼鸟号规格几乎相同的“准同型机”,根据资料,与隼鸟号的不同点在于:1 天线将从隼鸟号使用的旧型天线更换成与破晓号相同的平面天线 携带自我构造弹,在小行星表面进行第一次采样后,释放弹头在小行星表面上制造坑洞,之后于坑洞内采集样本 2 导致隼鸟号一连串故障的反作用轮增加一个备用 预定在2014年升空,前往C型小行星1999 JU3,于2018年到达并采集样本后,于2020年返航 隼鸟MKII与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计划,比起隼鸟号更为大型,预定前往D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