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也对苏联四大国共管鲁尔的方案顾虑重重。英国外交部官员沃尔特·蒙克顿(Walter Monckton,1891—1965)爵士表示,“苏联的方案虽然具有巨大的经济含义,但其政治含义却更重大”。英国外交部德国处官员康·欧奈尔(Con ONeil,又译欧念儒,1912—1988)也认为,这一方案使“苏联有可能参与鲁尔的国际管制,在这方面,迈斯基自然没有明确地指出,是否(鲁尔)会出现苏军……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对此作全面的考虑,而考虑的出发点应是,这些地区现在为英国占领区”。
二战后,由于按照有关协议参加了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法国成了除英美苏三大国之外在鲁尔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又一个国家。法国此时鲁尔政策的核心就是将这一地区从德国分离出来,并成立一个国际共管的独立的鲁尔国。这个国家不仅要有领土、人口,更要有包括设置关税壁垒权在内的国家主权。在坚持分离鲁尔的前提下,法国还计划对鲁尔工业实行国际监督和管制,制定如鲁尔经济非武装化方案、鲁尔工业产权、经营权国际化的方案等。法国认为,这种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安全。但是,在巴黎外长会议的第一阶段(4月25日—5月15日),英美苏却将主要精力放在讨论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上,并未对德国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在专门讨论德国问题的第二阶段会议(6月5日—7月12日)上,英美和苏联又在德国经济统一与政治统一问题上争执不下。双方的不欢而散使法国在这次会议上实现自己德国政策的愿望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