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之“仁”:朱高炽的皇帝生涯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在位仅九个月的大明皇帝朱高炽驾崩于北京皇宫的饮安殿,时年48岁。一般皇帝死了之后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大行皇帝”,朱高炽就是明朝不到一年内的第二位大行皇帝(之前一位是他父亲朱棣),但是这个称号是临时的,因为古人讲究盖棺定论,皇帝死了之后,会由新任皇帝及大臣总结先皇一生的经历,而为大行皇帝上一个属于他的专门称呼,称呼有两种——谥号和庙号。
谥号是皇帝死后用来评价其功过的文字,本来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短小精悍,通常是一两个字;其次就是意含褒贬,也就是说谥号不一定都是美谥,也有平谥和恶谥。但是随着朝代的推移,谥号的选定发生了质变,基本上只要不是亡国之君或被政变推翻的皇帝,其死后都能得到美谥,平谥和恶谥越来越少,而从武则天开始谥号不光是对皇帝一味地溢美,而且字数也不断增加,到了明朝时期皇帝的谥号已经达到了十几个字。比如朱高炽之子朱瞻基登基后,为朱高炽所上的谥号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如此长的谥号充满了溢美之词,显然已经失去了评价皇帝功过的作用。